-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俗稱“爛腳”,主要是與糖尿病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
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癥之一。
糖尿病足臨床表現?
當出現間歇性跛行、靜息痛、足背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足部蒼白、足趾冰涼、皮膚溫度低等,即證明已發生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結果為動靜脈短路,進而引發組織供氧下降、局部缺血、潰瘍、壞疽。
足潰瘍:神經性潰瘍和缺血性潰瘍。
足壞疽:分為干性壞疽、濕性壞疽、混合型壞疽。
濕性壞疽:最多見,占3/4,局部常有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嚴重者伴有全身不適,毒血癥等。
干性壞疽:較少,占1/20,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動脈及小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嚴重狹窄,或動脈血栓形成,血流逐漸或驟然中斷。
混合性壞疽:約占1/6,因肢端某一部位動脈阻塞,血流不暢,引起干性壞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
通常糖尿病足的壞疽最先出現在足趾,疼痛劇烈,久久不能愈合,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會不斷擴散,累及整個足部、踝關節和小腿,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嚴重的壞疽必須采取截肢治療。糖尿病足的危害?
據統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有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而大多數發生的足潰瘍最終引發大約85%的截肢。
糖尿病足早期如何篩查?
1.看顏色:缺血表現為蒼白或發紫;局部感染表現為紅腫和觸痛。
2.測溫度:檢查足部皮膚溫度是否正常,感染部位皮膚溫度較高,有條件者采用皮膚溫度計。
3.感覺評估:通過“10克尼龍絲檢查“可以判斷是否有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感覺缺失。
除了10克尼龍絲檢查,還可以用針檢查兩點辨別感覺、棉花絮檢查輕觸覺、足跟反射等檢查方法。
4.周圍血管評估:可以輕輕觸診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搏動,感知動脈搏動情況。
通過多普勒超聲檢查踝動脈與肱動脈的比值,ABI≤0.9提示有明顯的缺血,ABI>1.3也屬于異常,提示動脈有鈣化或者血管壁僵硬。
以上檢查可于醫院內分泌科進行,建議每3-6個月檢查一次。
糖尿病足如何預防?
1.嚴格控制好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控制<10.0mmol/L
糖化血紅蛋白(%)<7.0%
2.日常足部護理
日常知曉正確的洗腳方法,不要過分浸泡雙腳,一般15分鐘尚可。切忌水溫過高,燙傷皮膚,可用手或手肘測量水的溫度(建議不要超過37℃)。使用中性的肥皂,洗完請用淺色毛巾擦干腳趾間的水分,并檢查有無出血和滲液。
不讓趾甲過長,剪趾甲時應注意,直著修剪,避免邊上剪得過深,不要剪破硬繭和雞眼,剪去尖銳的部分,并用銼刀將邊緣修光滑。
選擇舒適的鞋襪,合適的鞋子要有足夠的空間,透氣性良好,鞋底較厚硬而鞋內較柔軟,能夠使足底壓力分布更合理。
襪子建議選擇天然材料制成的襪子,不穿過緊或有毛邊的襪子,每天換襪子。
3.定期檢查,預防感染
除了定期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建議養成每天檢查足的習慣,老年人可以用小鏡子照一下腳底板,重點檢查足底、趾間及足部是否有變形、損傷、擦傷、水皰等。
內分泌科楊秀麗醫生告訴您:糖尿病足的預防大于治療!
科室聯系電話:0438-6259229
專 家 簡 介
楊秀麗 副主任醫師
2012年畢業于延邊大學內科學專業,醫學碩士研究生。從事內分泌工作近10年,2020年在北京301醫院內分泌科進修學習一年。
掌握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痛風、骨質疏松癥、甲旁亢、甲旁減,甲狀腺相關疾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炎、脂代謝異常,腎上腺相關疾病,垂體疾病及電解質紊亂)的診治。
尤其擅長:內分泌高血壓的的診治。
- 上一篇:【辨證施治】中醫帶您了解特色療法--中藥塌漬
- 下一篇:【肺癌宣傳月】肺結節定位術-為肺部疾病精準診療導航
【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請保護好你的腳
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15日